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网评

总有一束光,指引着我们前行

发布时间:2024-04-24  来源:黄石文明网

  4月18日,黄石港区沈家营社区开展“党史爷爷”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旨在继续发扬“党史爷爷”王明林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人海茫茫,人生各异,但总有些人甘愿燃烧自己,以凡人微光,点亮精神火炬。在黄石,还有很多人和王明林一样,他们丹心向党、心怀善念、立德树人、传播文明,为黄石的文明实践凝聚不竭动力。

  一种信仰能坚持多久?

  “党史爷爷”王明林的回答是“一辈子”。当兵、工作期间,他勇于担当、爱岗敬业;退休之后,他将“学党史、写党史、讲党史”当作最大的精神寄托,累计写下40多本、100多万字的党史学习笔记。他义务宣讲党史270余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史立志、知史爱国。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用不怕晚、不服老的精神,彰显共产党员的高尚境界。他怀着一颗对党的赤子之心,将自己的晚年变成烛照他人心灵的精神火炬,至死不渝。

  “湖北好人”袁春林的回答是“一辈子”。袁春林从上班起就坚持做好事,他一天吃两顿面条,却用积攒的钱救助特殊群体。他用大半生时间,为困难群体免费理发按摩不下10万人次,足迹踏遍大半个黄石。他定期上门免费服务的孤寡老人先后去世,但他本子上的姓名却有增无减。袁春林不以善小而不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黄石市委原副秘书长王吉淑的回答是“一辈子”。她14岁入党,战争年代,她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听从党的安排,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艰苦哪里安家,由四川到黑龙江再到湖北。在生命最后时刻,她念念不忘的还是人民,坚持捐献自己的遗体,一句“让我最后一次为人民做点事”震撼心灵,催人落泪。她用行动告诉所有党员:对党宣誓,只需两分钟;实现对党的承诺,需要用一生的坚守。

  总有一种信仰,其初心如磐,其信念如铁,是热血沸腾的奋斗,是不求回报的坚守,充满着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勤勉的担当奉献,如一束光,照亮着我们前程。

  一声呼唤意味着什么?

  一声“奶奶”,让刘芳善良的心彻底融化了,从此背上了一生的责任。刘芳含辛茹苦,省吃俭用,靠着做保洁的微薄收入,将一个非亲非故的“孙子”从2岁多抚养成人,健康成长。她百般疼爱、悉心呵护,不是亲奶奶胜似亲奶奶,使孤儿有了温暖的家并考上大学。她将微薄的退休金积攒起来,为“孙子”攒了4万余元大学费用,用一颗大爱之心,托起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的幸福人生。

  一声“梅花奶奶”,融入了孩子们对不是奶奶胜似奶奶的柯梅花真诚地依恋和衷心地爱戴。柯梅花,古道热肠,视乡邻如亲人,爱人子如己出。2011年,一辆载石卡车在马路上疾驶,眼看要撞上路中玩耍的小男孩,柯梅花冲上去将男孩拽到路边,自己却倒在血泊之中。她苏醒后问:“我可能活不成了,毛毛怎么样?”一个普通乡村女性,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一心所系的却是邻居孩子安危,这是怎样令人震撼的无私和伟大!她被央视誉为“最美中国人”,名副其实。

  一声“没有小妈,我们什么都不是”,是折翼天使们对特教老师欧平琴深切的怀念和永恒的敬爱。生于恩施的欧平琴,只身来到草创中的大冶特教学校任教,多少次改行转走机遇来临,她最终都选择了留下。她要“借助爱的力量”“给世界留下美丽期待”!她在繁重而枯燥的特教工作中播撒爱、传递爱,教会孩子们坦然面对生活,帮助孩子们学会谋生本领,引领孩子们创造幸福人生。用爱的火焰照亮孩子们自卑灰暗心田,使残疾孩子们化蛹成蝶。她的生命定格在36岁,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人间大爱。

  总有一些深情呼唤,并非来自血缘关系,却远远超越了血缘关系。一声呼唤,就是一生责无旁贷,就是呕心沥血的奉献担当,如一股暖流流经心扉,震撼心灵。

  一份温暖源于何处?

  可以源自卖菜老人的一根扁担。年迈菜农李曦,自小就挑担卖菜补贴家用,老来重操旧业仍是扁担不离肩。与他人扁担不同,他的这条扁担内侧写着一长串名字,那是曾经帮助过他的好心人,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记得名和姓的,我写在扁担上。记不得的,就记在心里。”“玉米爷爷”的扁担,记录了一座城的和谐友善,闪耀着新时代文明之光。

  可以源自退休老人的一把扫帚。从1997年起,易汉英老人每日清晨都会拿着扫帚从顶层五楼扫到一楼,又将门前巷子清扫得干干净净。义务清扫一天两天容易,而易汉英坚持了27年,这样的坚持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爱心!她不知道扫坏了多少把扫帚,拖坏了多少根拖把,耗掉了多少袋洗衣粉,光捡垃圾用的火钳就用坏了四五把。她把日复一日的自我奉献,视为自己生命意义的呈现,只要自己生命不息,爱心奉献就永不终止。

  也可以源自乡村医生的一根拐杖。王英镇谷贞村卫生室“拄拐村医”尹传波,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治疗不及时右腿落下残疾,2006年毕业后回乡当了村医,誓言改变村民看病难的现状。18年来,他不顾行走艰难,定期上门检测留守老人的血压,每日上门巡诊病情发展较快的老人和小孩。一根拐杖,一个药箱,这个身影虽步履蹒跚,却守护了这个偏远山村,守住了乡村振兴。18年来,尹传波磨坏、折断了20多根拐杖,呕心沥血守护了1000多位村民的健康,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身边的暖心120”。

  总有一些物件,看似平淡无奇,却承载着崇德向善的情结,诠释着向上向善的时代品格,传递着道德的无穷力量,在时光流转中温情满满,令人动容。

  小善渐而大德生。王明林、刘芳、李曦等人身上折射出的信念如铁、向善向上、奉献担当之光,不仅闪耀了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更点亮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坐标。(黄石日报评论员 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