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家庭

诗书传家远 耕读继世长

发布时间:2018-09-05  来源:黄石日报

  “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正是因为有这一代代一个个普通的爱文化的家庭,中华文明五千年才延绵不绝,越发昌盛。

  2017年10月25日,2017黄石市“文明家庭”颁奖仪式举行,我市授予刘家云等30个家庭为2017年度黄石市文明家庭。

  正直开学季,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我们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从我们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为弘扬家庭美德,彰显文明风尚,今选取两个黄石市文明书香家庭事迹进行宣传展示,旨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家庭文明引领社会文明,不断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向深入,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刘家云家庭:

  耕读传家达己利人

  大冶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家云是检察官中的文人,是文人中的检察官。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整个家庭也洋溢着书香气息。

  刘家云是农家子弟,父亲只读过一个多月的私塾,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即便是积疴缠身时仍全力支持他复读,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所以,他走出校门多年,仍手不释卷。他爱读书,也得益于读书,是读书助推他从农村考出来,从此改变他的命运;是读书使非法律专业中专毕业的他,于1987年在所在的检察机关第一个取得法学专科文凭;同样是读书使非文学专业毕业的他,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在当地和全省检察机关小有名气的作家。

  30多年来,刘家云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逾百万字,有多篇分别被《杂文百家代表作》、全国检察文联文集、湖北作家报告文学集、黄石文学年鉴收录。他连续多年获评黄石日报传媒集团优秀通讯员;出版个人散文作品集《悬崖边上的灯》、杂文作品集《闹钟调到临界点》,主编《散花洲》夏季号和宣传大冶的散文集《四十年的村庄》。其杂文《笼中鼠》获首届鲁迅杂文奖银奖。

  刘家云在新房装修时,特地腾出一间15平米的房间做书房,并以自己其中的一个笔名“鉴轩”为书斋名,儿子买回“知识就是力量”的贴图贴在门楣,和几幅文友题赠的字画一起,使书斋也多了几分书香气;在自己、儿子甚至2岁多的孙子房间,也装有书柜和写字桌。到过他家的同事都戏称他家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其藏书达2800余册。这些图书一是与自己相关的,含自己出版的、自己主编或参与编辑的、收录有自己作品的(含杂志);二是自己在书店淘的;三是文友赠送的。他还收藏有数千份发表有自己文章的报纸,即便是搬了几次家,仍舍不得丢,且越集越多。

  刘家云把“耕读传家,达己利人”作为家训,他读书,以修身养性,提高写作能力,可谓“达己”;将书中营养化为笔底风光,用以鞭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惠及更多的人,可谓“利人”。他的勤读慎思也使其老伴、儿子和进门才几年的儿媳,甚至只有几岁的孙子耳濡目染。其老伴不仅爱读他写的或编的书,还爱屋及乌,喜欢读登有他文章的书报,也爱读琼瑶、三毛的小说和文友赠送的诗文集,记性好的老伴甚至可背诵出不少诗文;儿子、儿媳平时也爱读书,也偶尔有一、两篇小散文见报;其孙子也喜欢听故事,并能背诵好几首唐诗和儿歌,还能背诵好长一段《三字经》。

  柯春赟家庭:

  书香世家尽享其乐

  阳新县委宣传部的柯春赟家庭是个爱学习的典范,从老到少,几十年一直都有一个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书上进已成为良好家风。

  走进他们家,举目所及,到处都是书。至今已有各类书籍3500多本,顶得上一个小图书室。

  柯春赟的父母都是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虽当时家庭拮据,但父母为培养他读书习惯,从他四年级开始就给他订阅《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故事会》等杂志,他从同学家又陆续借阅《隋唐演义》《说岳》《水浒传》《杨家将演义》等古典名著,对隋唐18条好汉、梁山108将等倒背如流。初中后订阅《中学生数理化》《大众电影》等,从老师同学那里借阅鲁迅、托尔斯泰、泰戈尔等大作家的代表作。高中后开始阅读和购买从金庸、古龙、钱钟书小说到朦胧诗、美学等流行书。

  上大学后,柯春赟一头扎进图书馆,仅《管锥编》《资治通鉴》两种就摘录笔记五六万字。1991年上班有了自己的工资后,开始了四处淘书活动,几乎每月都要到武汉各大图书市场、三联书店、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外文书店等去淘一次书,经常早上5点和到汉正街批发的个体户一起乘车,晚上九十点到家,有时因囊中羞涩,辛苦一天才买回两本,却异常兴奋。40岁后学会网上购书,买书速度和效率都大大提高。日积月累还收藏了3万多种数字图书。

  女儿柯玮从小独立性就很强,从学前班起就一直是班长,从来是一个人上学,9岁就能做一桌菜。在父亲指导下,从《诗经》《论语》重点背诵入手,中学生必读35种重点书,一本本地啃,慢慢找到阅读乐趣。

  父亲柯美业,教了一辈子中学数学,登了几十篇数学教学论文,是阳新响当当的名师。退休后却迷上写旧诗和对联。他写诗联非常讲究,韵、格律、平仄严格按古人要求。兴致很高,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构思雕琢,半夜10点还在又写又改,有时一天七八首。等儿子下班回家吃饭,他第一件事就是逼儿子看他作品,还要儿子提意见。退休10个年头,诗、词、联已创作三千多首(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