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向录村: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金”山

发布时间:2018-11-21  来源:黄石日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南山结庐而居,采菊煮茶,这样的人生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19日,记者在网湖湿地管辖区的向录村,“意外”发现了一处这样的美景。

  沉得压手的金丝皇菊

  菊,以其独特的品性在我国被赋予清寒傲雪的美誉,寓意吉祥、长寿。

  向录村四组,位于六塘山河铜通山脚下、赛桥湖和网湖之间。低矮和缓的丘陵连绵起伏,一个个小湖塘如同绿色的大眼睛,镶嵌在大地上。温暖 的阳光洒在山坡,一株株金丝皇菊傲然怒放:金黄的丝状花瓣簇拥着,大如瓷碗,散发着幽香。这些植株只有一尺来高的菊花,每株都是花团锦簇, 用手一托,格外压手。

  青山,碧水,黄花地,美得“一塌糊涂”——村民冯进火笑容满面,如一朵菊。今年试种的10余亩金丝皇菊眼看就要获得大丰收,作为这片种植基地的承包者,他想不高兴都难。

  金丝皇菊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一朵菊可卖5块钱,收益可不算低。

  种植户柯美全说,除了金丝皇菊,山脚下这片地已经种满了桃树、杂柑树和柚子树,并套种黄花菜、天丁等,尽可能地发挥了地力价值。

  “市场指引村民搞生态种植,什么适合发展什么,什么价值高需求旺就种什么!”向禄村村支书冯美道说,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充分尊重自 然环境,保护生态。

  守护百年的“禁山令”

  在向录村,有一片1500多亩的樟树林,其中不乏数百年树龄的古树,上百年的樟树更是数不胜数,这片纯原生态的古树群向世人展示出令人啧啧 称奇的自然之美。

  中午12点,记者走进樟树林,林间气温下降明显,空气格外清新。冯美道说,这个林子就是“天然氧吧”,氧气浓度高,有些不适应的人甚至会 发生“醉氧”症状。

  映入眼帘的樟树,可以用大、奇、古概括。大的两三人合围,一般的也有腰粗。因为生长时间长,枝条四处散逸,如同一条条扭动庞大身躯的虬 龙,也有樟树与其他杂树合抱生长,处处可见奇趣。

  当过15年支书的老支书张公发说,这些树基本上都是自然生长的。“除了几百年前的老树,现在看到的腰围粗的樟树都是近40年长起来的。”

  向录村植被十分茂盛,全村林地面积20000多亩,土地面积只有650亩、水田面积860亩,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3%,远高于阳新其他地区。

  香樟林、枫树带、柏树林、杉木林、松树带、茶树带、杂木林……各家各户就掩映在这些丛林深处,淋漓尽致地诠释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的温馨与美好。

  这些树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张公发说,在一些特殊年代,村里的树好多次都面临被砍伐殆尽的危险。“当年,日本兵要砍树,一户姓石的人家围着树不让砍,结果是对方悻悻地走掉了。”为防止砍伐,村民在一些树腰打入生铁钉,如今这些生铁钉已经长进树干看不见了。

  近百年来,向录村出台了各种形式的“禁山令”,严禁砍伐树木,成为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上世纪70年代,一棵树围5寸的树被盗砍,后 来盗砍者被罚款5元。

  当然,这个规矩也没有定死,婚嫁之家可以砍一棵周长一尺的樟树打家具;做新房的也能砍一棵树做大门。

  树,对于当地村民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房屋旁边的,名曰“屋禁”,意思是挡风挡雨,守住一家“风水”。

  蕴藏无限的生态旅游价值

  百年来,向录村村民只知道守树,朴素地认为这些树是小山村的保护神,并未考虑其生态旅游价值,过着耕田种粮、下湖捕鱼的生活。

  如今,伴随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等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祖祖辈辈守住的青山绿水,就是能带来美好生活的金山银山。

  于是,向录村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建立起来了,古民居保护工程动工了……村干部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如果没有大手笔,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这样小打小闹的旅游开发者,向录村说‘不’。”一位村干部坦言。

  向录村是一个有着41个姓氏的杂姓村,村史至少以数百年计。以冯姓为例,明末清初即从江西迁至此地安家。村中一处老房遗迹,门楣上写着“ 大树遗风”四个大字,似乎在诉说着村庄与古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村里的老人介绍,实际上“大树遗风”说的是冯家祖上的一个人——东汉开国名将冯异(字公孙),相传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任征西大将 军,为刘秀平定关中立下大功。冯异生性谦恭,在论功行赏时,他经常独自退避树下、不居功自傲,人称“大树将军”。

  向录村冯家,即是“大树将军”的后人。

  历史悠久,生态独好——这个距黄石30多公里、离阳新县城约10公里的湖畔小村,蕴藏着无穷的旅游开发价值,如一方璞玉,静待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