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示公告

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6-08-04  来源:黄石文明网

  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方面的整体功能,现就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健全完善中小学“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是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三个关键性因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引导、争取家庭和社会为中小学生创设家庭和社会教育成长环境,共同保障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联系,主动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中小学生教育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建立中小学“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指导思想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进一步明确建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内容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立德树人作用。各学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充分利用德育课程、升国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运用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通过校风、校史陈列室,激励师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校园文明。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劳动技能、科技体验、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孩子们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健康人格。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二)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与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和群团组织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工作水平,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协同教育机制,共同担负起促进和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探索建立“家长义工”制度,引导家长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各学校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开放周”等活动,广泛邀请家长听课、评课,形成家校联手育人的风尚。要通过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各学校应主动联系所在地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村镇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各学校要主动沟通、协调所服务的社区,落实社区家长学校的建设,加强对社区家长学校的统筹和指导,定期沟通情况,组织活动,做到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社区居民家庭教育水平;制定具体措施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安排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活动,为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提供条件,组织有意义的社区教育活动。在校外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运用网络、电话、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加强网吧管理、取缔“黑网吧”,积极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净化育人环境。

  四、努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发展长效机制

  各县(市)区(开发区)教育部门、各学校要切实把“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范畴,明确主要任务及目标,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措施,拓展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的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广泛动员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动员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为我市中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黄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6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