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要闻

用活红色资源 讲好黄石故事

发布时间:2024-04-23  来源:黄石文明网

  青山湖畔,一栋栋红色建筑错落有致,“红军楼”3个字在湖光山色中格外耀眼。

  红军楼曾居住过78位老红军、老革命,有参加过四次反“围剿”的老将军张世功,有在周恩来、董必武身边当过文书的刘士杰,有在平型关大捷中当过机枪手的刘德昌等。

  如今,红军楼纪念馆陈列着200余幅历史图片、100多件历史遗物,记录着78位革命先辈的奋斗史、光荣史。

  3月28日,红军楼纪念馆在市委老干部第一休养所正式开馆。截至目前,纪念馆接待团体组织30余个共计1000余人,其中青年学生600余人。

  忆初心 把红色精神传承好

  走进红军楼纪念馆,迎面是红军战士群像雕塑,战士们挥舞党旗、手举长枪,庆祝胜利。

  “红军楼纪念馆无论是结构外观还是功能布局、内涵底蕴,都注重运用红色元素,体现红色文化。”市委老干部休养所所长吴坚介绍,纪念馆馆藏面积约260平方米,设有人物群像、事迹展板、实物展示、视频播放、沙盘模型5个板块,旨在讲好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的革命故事。

  红25军军号,晋察冀部队麻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程子华、何长工等革命先驱的手书笔迹,老红军李夫《更名记》手稿……一件件展品、一段段故事,让观众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

  与红军楼纪念馆相邻的是陈荣故居。陈荣从一名孤儿成长为女红军,历经革命风雨进程。1949年7月,她随部队南下,在黄石地区工作。1981年离休后,她在“红军楼”安享晚年,于1997年2月去世。如今,故居简朴的陈设,铭刻时光痕迹的家居用品,无不见证和记录了这位女红军的铿锵足迹和革命精神。

  “历经枪林弹雨的战斗和千难万险的跋涉,革命前辈的理想大于天,他们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市委党校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余中南深有感触地说。“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党员陈时禾说。

  一座红色场所,一份精神传承。如今,红军楼纪念馆正成为黄石广大党员干部受教育受洗礼的精神家园。

  聚人心 把红色文化发扬好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我们黄石有一位老红军在周恩来身边当过文书,你们知道他是谁吗?”4月19日,红军楼纪念馆讲解员刘娜向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学生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

  连日来,楠竹林小学、花湖小学、磁湖中学等十余所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红军楼纪念馆参观学习,教育广大青少年不忘历史、奋发图强,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战争年代的重机枪、上世纪60年代的熨斗、老红军王海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老战士胡万生和战友交换的银勺、老干部孙玉玺制作根雕的工具等实物,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红小鬼”王文华、李正禄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让孩子们敬佩不已。

  “王文华爷爷是陕西人,他加入红军时比现在的我大不了几岁,作战非常勇敢,他的经历深深影响着我。”市府路小学学生李泓锦是陕西人,她说要以王文华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向革命先辈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黄石三中学生邓宇菲说。

  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文化“热”起来。开馆以来,全市中小学校学生纷至沓来,以“打卡”红军楼纪念馆的方式向革命先辈致敬。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4月15日,武汉路小学402班学生在讲解员的指挥下齐唱《红星闪闪》,随后在留言簿上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誓言。

  “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广场路英才学校负责人表示,该校把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课程,通过生动鲜活、参与感强的授课方式,为孩子们讲好黄石的红色故事。

  强信心 把红色基地利用好

  修建红军楼纪念馆是致敬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的党建工程。“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红军楼纪念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抚今追昔、学思践悟,获得源源不断的奋斗动力。

  “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坚持下去。”刘娜表示将创新讲解形式,让更多市民了解黄石的革命历史。

  “祝愿中华民族的明天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国家更加繁荣昌盛。”黄石爱尔眼科医院医生钱庆发自肺腑地说。湖北城市职业学校教师张雯琦表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闪光,用心讲好每一节课。”“不管走得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从哪里出发,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都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英雄。”市民张琪深情地说。

  “每一名黄石儿女都要义不容辞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把红色故事‘讲’起来,让红色文化‘热’起来。”吴坚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红军楼纪念馆展览展示、宣传教育的综合功能,把这里打造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机关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记者 万经煌 犹冼松 实习生 龙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