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要闻

黄石脱贫攻坚结硕果

发布时间:2018-10-17  来源:黄石日报

  10月17日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五年来,黄石万众一心,一村一法、一户一策,严责任、补短板、提质量,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我卖了50多头猪,赚了7万多,日子算是好过了。”12日,在开发区太子镇樟铺村,村民向守河兴奋地和记者算起今年的收益。

  向守河之前一直在外地收破烂谋生,多年的辛苦劳动,使得他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等疾病,不得已在2013年回到老家养病。

  在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村干部和市环保局驻村工作队鼓励向守河通过养猪来脱贫致富,帮其申请了4万元的小额无息贷款,并提供养殖和种植的技术和培训。在大家的帮助下,向守河不仅建起了拥有100多头猪的猪舍,而且将近17亩的旱地全部种上了红薯,为猪提供饲料,开展绿色养殖。

  “现在手头活络了,生活也有盼头,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向守河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

  我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改“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破穷障。

  “以前都没见过,这些东西晒晒太阳就能给父老乡亲增加收入。”去年以来,樟铺村村民李尚武每次路过村子边的光伏发电场时,总会感叹几句。樟铺村于2017年投入45万元资金,建成了50千瓦的屋顶式光伏发电项目,之后,村子里像李尚武这样的26户名贫困户,都可以享受到光伏并网后每年预计500元的收益。

  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已经在239个村实施光伏扶贫项目215个,总装机容量28兆瓦。放眼全市,光伏发电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产业,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脱贫和贫困农村集体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市很多贫困村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全面推行“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如今,我市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32家,辐射带动2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开发区世英村贫困户李于鑫,因残致贫,每个月还要为妻子杨邦连几百元的糖尿病药费而发愁。驻村的鄂东医疗集团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不仅每月为杨邦连免费提供胰岛素等药品,还专门安排了费世暖医生作为李于鑫一家的家庭医生,定期提供医疗服务。工作队队长丁冬坤介绍,对村里像杨邦连这样的31名患有慢性病的贫困人员,鄂东医疗集团每月都会免费提供20多种、总价值2000多元的药品,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因病致贫、看病就医的难题。

  据了解,我市积极推进健康扶贫,综合救治率达到99.96%,大病集中救治率达到99.7%,慢病签约服务达到100%。落实健康扶贫“985”要求,相继出台《黄石市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实施办法》和贫困人口大病、特殊慢病医疗保障政策,推动大冶市、阳新县、市开发区县域内50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一票制”结算,实现了所有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市农村仍有部分群众生活在高山深处、库区湖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存环境恶劣。对于这种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来说,帮助他们挪出“穷窝”,才是拔掉“穷根”的唯一出路。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危房7711户。计划搬迁10624人,已建成入住10144人,完工率95%,其中集中安置点214个,集中安置率70%。

  深秋硕果香,笑容别样美,脱贫攻坚战仍在继续,我们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