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要闻

写好“绿色文章” 绘好“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18-06-20  来源:黄石日报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夏日,草木葳蕤,黄石大地绿意萌发。站在飞阁流丹的安流塔下,极目四望,黄荆山郁郁青葱、磁湖波光粼粼。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绿满黄石”行动,建成8个生态公园、6个生态景观带。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30亿元,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29%提高到2017年的35%……

  回望来路,黄石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这座城市正努力守护着这些诱人的绿、清新的绿、蓬勃的绿、诗意的绿,并努力绘制成市民的绿色幸福生活。

  湖滨水岸的靓丽风景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青山湖畔,绿化带里红叶李、海棠、侧柏等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浓荫翠绿中,大人们或聊天或锻炼身体,孩子们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奔跑、嬉闹。

  “和以前相比,这里的环境可谓是天壤之别。”17日,青山湖社区居民穆虹锦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有名的“龙须沟”,经过治理后,绿叶红花一片,成为了附近居民的游乐园。

  2014年12月,青山湖按照“一年治理,两年美化”的治理目标开展治理,3年多来,青山湖综合治理的清淤工程、截污工程、保洁控违、岸线美化和水体修复工作逐步完工,累计清淤超过20万立方米,铺设管网4.5公里,建设污水提升泵站两座,先后拆除纺织二路夜市,搬迁了谭家桥周边28户居民,腾退了大量绿化空间;拆除了青山湖4号湖船屋两座,迁走游船17条;拆除了青山湖1号楼“铁甲楼”一栋,拆除了谭家桥垃圾中转站;先后清除菜地近6000平方米,打捞水葫芦、蓝藻等水生植物近5吨;投放沼泽红假单胞菌500公斤、亚硝化单胞菌30公斤、枯草芽孢菌60公斤、地衣芽孢菌50公斤修复青山湖水体,湖水水质创下1996年以来青山湖整体流域的最佳水平。

  如今,曾被垃圾、夜市、菜地围困的湖岸线变得越来越美了,1号湖的环湖建身步道,2号湖的北岸汀步、亲水平台,3号湖的休闲长廊,4号湖的林间小道均已完成施工。同时,青山湖健身步道与江滩休闲步道、大众山登山步道合龙,形成了抬头观光、漫步健身、骑车环行、下水游泳的全民健康运动新风景。

  修复水生生态,还湖岸以绿色,在黄石,处处都能找到生动的注脚——

  磁湖北岸,市民陈桂枝近段时间正在喜滋滋地装修新房:“我很喜欢磁湖的滨水绿化风景。”

  熟悉黄石的人都知道,10年前这一片区域还是菜地、鱼塘。2008年6月30日,磁湖北岸滨水景观工程历时3年完成修建性规划设计后正式启动建设,工程东起桂花湾广场,西至皇姑岭,全长约5公里,将地方文化融入景观建设之中,总体布局为矿文化展示带,皇姑揽胜、磁湖野渡、楠竹茶语、霞湾榴红“一带四园”。随着工程的建成完工,磁湖北岸告别了昔日脏乱差的历史,成为了市民休闲游览的绝佳去处。

  随之而来,黄石奏响了环磁湖景观绿化的激越奋进曲:在位于桂林北路的磁湖西北岸,顺路而行,可以看到新植的乔木和草坪,游路蜿蜒通向湖边,景色迷人;在磁湖西岸,即“三馆一中心”附近,这里有宽敞的五彩广场,开阔的亲水平台,还有横卧湖面的景观桥,花池、苗木点缀其中,一派山水相依、山环水抱的园林风光,谱写出磁湖西岸集生态、休闲、商业、城市公共生活为一体的生态乐章。再看磁湖东北岸,这块状如竖琴的景观用地,建成了江南风情的“情人路”,形成“一堤三桥九景”的磁湖新天地。在磁湖南岸,芦苇、水生美人蕉、睡莲、金鱼藻……多种植物复层搭配,映衬着水生态的磁湖湿地公园,如今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也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

  晴时明媚雨时仙,环磁湖绿化景观成为老城区走向湖区、走向景区的地标区!

  山地郊野的绿色乐章 

  小桥流水,绿色盈盈。端午小长假,铁山北纬30度广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人流如织。

  从修复到保护,铁山北纬30度广场经历过一场“脱下灰袍换绿装”的华丽转身。

  铁山北纬30度广场原是一片工矿废弃地,这里曾山体裸露、顽石林立。40多个日夜、千余劳动者硬是在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又一次创造了“石头上开花”的奇迹。2013年“十一”黄金周,“生态黄石”园林花卉展览会在此惊艳亮相,将一个以往支离破碎的铁山北纬30度广场妆扮得花团锦簇,绿意盎然。

  徜徉在花海中,退休老人华成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铁山过去是铁城,现在是花城。这样的园林花卉展,也见证着了铁山一天天在变美。”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近年来我市启动完成了“八园六带”工程,其中包括了我市牛头山、枣子山、骆驼山、柯尔山、白马山山地生态公园等在内的八大生态公园,以及团城山公园滨水“樱花带”、磁湖南岸滨水绿带、大泉路“月季带”、河西大道“桃花带”等在内的六大绿化景观带。

  如今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城市美景已渐入画图,城市在变化,生活也在变化。绿道骑行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休闲“慢生活”,看环青山湖、磁湖北岸、湖滨路绿化长廊、团城山公园等地的10条生态绿道,从春天的“樱花大道”到初夏的“最美跑道”,刷爆了黄石人的朋友圈……

  不仅如此,蓬勃的绿意还在黄石大地上尽情延展——

  大冶市茗山乡杨桥水库,山水相依、绿满乡野,盛开的波斯菊、大马士革玫瑰迎风摆动,花浪此起彼伏,美不胜收。2014年9月,首届黄石(大冶)园博会在茗山乡惊艳亮相,万名游客徜徉花海,感受生态黄石的无限魅力。次年,在阳新县城东新区彭山村,黄石(阳新)第二届园博会盛装开幕,会场以阳新典型的“采茶戏”文化元素作基调,集山水园林、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为一体,塑造出沿江、沿河、沿路、沿山的绿色生态景观带。这一系列“以绿为魂、以花为媒”的盛会,宛如嘹亮的号角,引领着黄石面向生态踏响了进军的铿锵步伐。

  绿色乐章,激情跳跃。“登上父子山,亲近大自然”,2015年9月,黄石父子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正式开放,登山步道集休闲、健身、户外运动、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广大市民、游客及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了科学、规范、安全、环保、优美的全民健身及休闲游憩之地。同年11月,铁山熊家境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这条步道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人间仙境熊家境、佛教名山东方山风景区连成一片,构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生态风光带……

  一季一景观,四季赏花开。在黄石,一曲曲绿色乐章正在水滨、江岸、山巅、湖畔奏响。

  大冶湖畔的生态蝶变 

  大冶湖畔,清风徐徐,园博园二期工程现场一片忙碌。

  园博园二期作为一期的续建项目,建设定位为沉浸式观赏体验生态旅游公园,随着今年9月的建成开园,园博园二期将打造成区域旅游出行的新亮点,进一步提升黄石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借力园博会,黄石正在探索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以园博为支点,撬动起生态产业的未来;以园博作翅膀,扇动转型发展下的“园博效应”;以园博刻印记,标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步伐。

  回望园博园的山山水水,这些生态蝶变的风景,足以让黄石人珍视、铭记——

  2013年,市委、市政府在大冶湖畔画下城市向南的宏伟蓝图,新的城市版图围绕这里重新拼起;2015年,迎来园博,落子生态新区核心区,一盘运筹城市生态转型的大棋悄然走起。从无声无息的寂静之地,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之地,再到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地,生态、绿色,一直是故事演绎的核心要义。

  2016年9月26日,园博会在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惊艳亮相,园博园规划红线范围2031亩,永久性展园1200亩,总体布局为“一环、两轴、五区”:“一环”即一级园路,围绕中央水系,串联五大功能区;“两轴”即南北向生态绿轴、东西向缤纷水轴;“五区”即入口演绎区,市州展园区、县市展园区、东部发展用地、西部发展用地。博览园中栽植乔木1.8万余株,建有1个生态展览馆和45个展园……

  “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不是简单地布绿、增绿、搞好城市绿化,而是发展理念的重大更新。”市长董卫民指出,对黄石而言,举办省园博会,是加速绿色崛起、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舞台,承载着一个城市绵延时空的发展梦想。

  从此,园博园成为了城市公共的“大客厅”,黄石人民人人共享、人人有责。就像当地一位群众说的那样:“真没想到,一年多时间,我们这个地方就大变样了,来了这么多游客。大家眼中的‘山南’再不是偏僻的代名词了。”

  “园博园离我家很近,成了我晨跑的好去处,空气清新、还有美景可以看,别人都说园博园成了我们四棵还建楼居民的后花园。”56岁的马伟光说,原来朋友嫌他住得太偏远,现如今都羡慕他住在开发区了。

  “这里建园博园,让我们也跟着沾光了。”开发区四棵社区黄细芝细数着居住地的变化:绿化增加了,道路也变干净了,小区越来越美了。

  最美的风景是绿水青山,最大的幸福是蓝天白云。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价值,转变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园博矿博会开幕前一天,黄石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现场签约重点项目17个,投资金额达186.7亿元;节会期间,黄石邀请国内外客商316人,签约项目38个,引进合同项目资金242.7亿元;12天后,矿博会又传出喜讯:矿博园游客突破15万人次,现场交易额逾2亿元……

  蓄势、再起跳;奔跑、再出发,今年10月,省第十五届省运会又将在大冶湖畔盛大启幕,奥体中心、城市综合馆、市民之家、鄂东医疗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重点项目纷纷落子周边,绿色引领、生态自觉,黄石的追梦之旅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