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黄石

婚书展记录变迁 引发许多市民共鸣

发布时间:2018-05-08  来源:东楚晚报

  原定于4月5日—4月30日展出的“鸾凤和鸣——中国婚书史料展”,将在市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延长展出至5月16日。

  作为婚姻的记录与见证,婚书不仅作为夫妻的凭证,还包含了历史、文化、社会和家庭等信息,是时代的缩影和反映。展出期间,让不少前来参观的市民产生了共鸣。

  各时代的结婚证各有特点 

  在市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里,墙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婚书近百件。每一份婚书用玻璃框装裱,再配以红色背景,颇有几分喜庆的味道。

  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婚书。红纸墨书,用料、设计都比较简单,但上面写有新人生辰八字、聘礼,以及证婚人的名字也写上去了。

  与清朝婚书的详尽朴实不同,民国时代的婚书更注重文字内容与外观的修饰。内容去掉了早期关于生辰八字、聘礼等内容,增加了古朴优美的证词,而且样式繁多,山水风景、龙凤呈祥等图案都有出现。

  上世纪50年代后期,结婚证四周由五星红旗、石榴、稻穗、和平鸽等精美图案组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语录、口号等成了结婚证的主题。

  到1977年12月,“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计划生育、勤俭节约”的字样就开始出现在结婚证上了。

  引起老年市民的回忆 

  今年74岁的张永明,1967年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第二年,在家人的安排下两人结婚了。回忆当时的结婚证书,他说:“和这个展览上的一样,结婚证上写有毛主席语录。”

  可惜的是,那张结婚证不知什么时候遗失了。“那时候孩子多,生活压力大,结婚证没有好好保存,不见了也没有及时去找,后来想找也找不到了。”张永明说,直到两人退休后才补办了一张结婚证。“以前的结婚证像奖状,后来的就是一个小本本了。”

  虽然张永明已经记不清,当年的结婚证具体是什么模样,但展览中的结婚证还是让他感觉到“很亲切”。他表示,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才会对这些产生共鸣,“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没见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