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黄石

根植荆楚本土坚定文化自信———对话黄石作家吴作望

发布时间:2018-03-26  来源:黄石日报

  “谈不上什么作家,就是偶尔写一点东西。”16日下午,透过薄薄斜阳,在6平方米的小书房里,黄石作家吴作望在接受采访时,淡淡地对自己作出这样的评价。孰不知,他身后两个齐屋高、堆满作品的大书柜,揭穿了他的“谎言”。

  吴作望,国内知名作家,省作家协会会员。从工人作家到自由撰稿人,到成为国內知名的小说创作“高手”。他曾做过《世界新闻报》专栏作家,先后与《青年文摘》《读者》《小小说选刊》等杂志签约,发表各类题材作品500万字,中、长篇小说12部。近年来,他的作品遍及全国各种刊物,其中很多小小说及故事被上海、江苏等多地作为教材和试题。

  作品多见教辅 

  在吴作望家的书柜中,有几本书显得格格不入。《现代文阅读技能训练100篇》《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精选》……作为65岁的国内知名作家,怎么会收藏这些教辅书呢?

  “这只有十几种,全国各地还有好多没寄过来呢!”吴作望一边回答,一边随手抽出一本。翻开来指给记者看,原来里面收录了他的小小说作为试题。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考语文专项高分突破现代文阅读》为例,第一部分记叙文中,第二篇就是小小说《寻找失落的古都》,落款作者便是“吴作望”。

  上网一搜,发现这样的“试题”还真不少。2010年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年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精品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阅读题目中分别选用他的作品《阿姆斯的珍宝》。《母亲的寻找》一文,从2011年至今,一直作为江苏省常州市、镇江市等市的教辅课件及试题。

  微小说大放异彩 

  40年前,26岁的吴作望,因为写了一篇反映保卫人员监守自盗的230字小品文《抓贼》而轰动全国。40年后,他又因创作精彩绝伦的微型小说而大放异彩。

  《母亲的寻找》《埃姆斯的珍宝》……这些以“异域”环境为创作背景的佳作,因篇幅短小、语言明快、寓意深刻而从小说洪流中脱颖而出,深受全国各地编辑、读者的青睐。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微型小说《被通缉的狗》,一经刊发后,先后被100余家报刊杂志争相转载,更是与刘心武、孙方友等作家的佳作一同被选入了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度中国微型小说》。

  艺术源于生活。国内作家能对国外的自然风貌、风俗人情、饮食起居了如指掌,将不同时期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的还真是少见。这难道是吴作望在国外亲生经历的生活体验?吴作望对此笑着否认:其实自己根本没有去过国外。“这都是平时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日积月累、反复斟酌,多方考证的结果。有时,为了核实情节内容是否妥当,还会咨询海外的华人朋友进行核实。”

  创作热情不减 

  “要说我与别人有啥不同,我只是比别人幸运一点。”吴作望脸上露出和善的微笑。

  上世纪70年代,21岁的吴作望还是大冶钢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心中涌动着文学创作的满腔热血,但文化水平有限,为此闹了不少笑话,字写得丑、语句不通顺、错字百出,遭到不少编辑的嘲笑和退稿。

  勤能补拙,吴作望勤加写作,工作之余,争分夺秒,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经常创作奋战到凌晨3、4点浑然不知,趴在书桌上小憩后又接着上班。三个月后,第一篇作品诗歌《老大哥》见诸报端。他兴奋得一晚没睡。直至现在,吴作望依然保持着“闻鸡而起,挑灯夜战”的创作热情。

  如今,历时1年,48万字,反映黄石民国初年文物保护故事题材的三十二集电视连续剧《青铜兽》剧本也已完稿,预计今年下半年开机。“接下来我将创作一部以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为背景,反映工人生活的剧本,反映普通工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吴作望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