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范·好人

黄石5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发布时间:2020-11-25  来源:

  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湖北省101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其中,我市有5人获此殊荣。

  本次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有: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汉平;黄石东贝制冷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张振华;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火法冶炼工、高级技师邵志村;湖北美岛服装有限公司样衣工明艳。本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是:黄石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刘亮。

  “能亲耳聆听习总书记讲话,我深受鼓舞,这是对广大劳动者的褒奖和肯定。”明艳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立足本职、爱岗奉献、争创一流,做新时代的最美劳动者。(黄石日报 记者 王若梦 石勇) 

  湖北美岛服装有限公司样衣工  明艳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 获得首届“黄石工匠”技能大赛成衣制作第一名,并被授于“黄石工匠”称号

  2018年11月 荣获湖北省第二届“荆楚工匠”称号

  2019年4月 荣获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20年11月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先进事迹:

  一块平淡无奇的布料,在她的巧手点化中跃然如生命的律动。20多年的坚持,让她从一个普通农村女孩成长为出口样衣师。她,就是“制衣巧手”明艳。

  即便成为了湖北美岛服装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各类荣誉,明艳每天依然是车间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用一针一线,认真做好每一件衣服。

  明艳来自四棵的农村家庭,1996年初中毕业到武汉的一家服装厂打工学艺。1998年,她进入了美岛,成为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对制作衣服,明艳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加入到美岛可以说完成了一个梦想。

  正式工作后,明艳负责完成一道工序,每天大量重复。完成一件衣服,往往需要三十多道工序,她当时非常羡慕那些能独立制作完成一件衣服的样衣师。

  万事开头难,学习过程充满艰辛。最初几年,明艳的出错率比较高,很容易将衣服裁剪得不对称,或与设计图有偏差。但车间的师傅们总是会在她犯难的时候出现,时不时指点她几招。在不断磨练下,明艳的技术日趋成熟。 

  随着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明艳越发认为做衣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明艳很喜欢研究服装制作,从打版、裁剪、熨烫、到一些手工上袖、锁边,她从不会因为有机器就放弃手工的练习。作为一名深受传统工艺熏陶的服装技师,明艳坦言,虽然新技术带来了效率的大幅提高,但传统的服装工艺、手艺不能丢,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传承、创新服装工艺,创造更大的价值。

  经过在生产线上各个工序沉淀10年之后,明艳终于实现了跨越。201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公司样品班,成为一名样衣师。

  由于样衣班的订单大多是新产品的试做样,批量小、款式工艺难,甚至部分样衣都没有专门的式样书,只是概念性的设计作品,再加上日本审核师对样衣的精度要求异常严苛,所以在美岛做样衣师必须耐得住性子,要有精湛、过硬的手艺。在这几年的样衣师工作中,明艳仅有一次样衣不达标,那是一件格子外套,款式面料要求很高,明艳前后返工了四五次,才做到自己满意,日本检验师最终满意通过。这看似刻板的高标准,正是世界知名品牌Burberry、CK等选择美岛的原因,也成就了明艳,让她从一个农民工蜕变成为一个技术工匠。

  与此同时,明艳还常常根据实际工作,每年向公司提出工艺改进建议十几条,建议利用率达95%,节省人工费用上万元,提高生产效率10%以上。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技术整改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十几万元,为公司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做好服装没有技巧,关键是对每件服装、每道工序都丝毫不差、追求极致的完成。这是明艳在美岛工作二十多年来的工作心得总结,也是美岛“难以实现百分之百,但要追求百分之百”这种企业精神的完美演绎。

  2017年,在首届“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中,明艳代表公司拿到了第一名。明艳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员工、岗位明星,2017年获得首届“黄石工匠”技能大赛成衣制作第一名,并被授于“黄石工匠”的荣誉,2018年荣获湖北省第二届“荆楚工匠”的荣誉称号。同年,明艳所在的美岛样衣班荣获湖北省劳动竞赛先进班组,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黄石东贝制冷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张振华

  获得荣誉:

  2011年12月 入选湖北省人社厅“2011年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企业研发人才”

  2014年2月 荣获“2011-2012年黄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5年4月 荣获黄石五一劳动奖章

  2016年4月 荣获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18年4月 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2019年6月 荣获黄石市“东楚英才计划”创新英才

  2020年11月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先进事迹:

  在制冷公司工作的31年里,张振华以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功底,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研发的产品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5项,获得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1项,发表论文6篇。因其出色的工作业绩,他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个人、标兵。2011年被选拔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企业研发人才;2013年被评为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创新创业人才;2014年被评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获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评为2014-2015年度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18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且被市质监局聘为标准化技术专家;2019年获评市第二批“东楚英才计划”创新英才。

  1992年,张振华在开发部负责产品电器设计,于1993年开发出KFR13W控制器,1994年开发出KC-25B控制器,KC-25B空调通过轻工部鉴定。该空调为公司创造效益200万元。

  1997年,东贝同黄石科威自控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温控型具有数码显示、硬度可调、故障诊断冰淇淋机控制系统,国内首次将单片机应用于冰淇淋机控制,首次使温度控制方式冰淇淋成型,首次采用LED显示冰淇淋机温度及故障代码,2003该技术申报专利并获得授权,该技术为公司每年新增收入300余万元。

  2014年,公司提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抓住机遇与雀巢公司鼎力合作,共同研发制造冰淇淋雪融机。在研发过程中,张振华放下资深工程师的架子,率先学习引入FMEA等可靠性分析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面对各种技术瓶颈、难题,张振华总是在现场积极引导,带领团队攻关。最终,他带领团队完成了该合作项目,开发了一款高效环保的“Sorbettiera100可吸冰淇淋机”,该产品运用双层保温结构、刷卡开锁加料装置和强制清洗技术,实现了产品高效节能、防凝露、防误加料,保证了产品本身的清洁卫生。项目于2015年12月通过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被专家组评为国际领先水平,取得雀巢高层领导的认可。该项目产品还获得第四届“楚天杯”工业设计大赛轻工产品类金奖。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张振华始终鼓励团对成员对新技术进行探索,对行业需求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思索,寻求解决办法。针对冰淇淋机降噪问题,张振华率先在业内应用变频器+三相电机技术,静音联轴器,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替代传统V带结构等降噪技术,使得机器同比国内噪音同比降低3-4分贝,同比国际的机器噪音平均降低1-2分贝,真正实现了商用制冷设备的“静音”效果;针对立式冰淇淋机加料不便问题,张振华使用蠕动泵并解决了进料管“爆管”难题,使下进料方式得以实现,同时解决了现有活塞式膨化泵溢流时料浆产生泡沫的问题……这些研发成果不仅应用在公司新产品上,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行业共性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案例,促进了行业技术的发展。

  张振华还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培育团队创新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张振华引导团队的创新习惯,创新思维;通过经验分享、课程培训等方式,让团队成员及时了解先进技术与理念,积极为团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不断激发团队成员创新灵感,形成创新成果。还建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调动成员积极性。在他的培养下,6个项目组长均已能够独当一面。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朱汉平

  获得荣誉:

  2011年1月 荣获2010年度湖北省创业人物称号

  2011年5月 荣获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

  2013年1月 荣获湖北省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

  2013年4月 荣获黄石“五一”劳动奖章

  2018年4月 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2020年11月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先进事迹:

  作为公司领路人,朱汉平从三丰智能公司创立初期就确立以做行业龙头、创民族品牌为已任的宏大目标。

  “一个国家的工业是否强,首先看他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否先进,真正的核心制造技术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代表制造业最高水平的则是汽车制造技术。”在朱汉平的心中,一直梦想能够通过中国人自己的装备造出一流的汽车。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一步一步干起来的,让最初的理想和愿望变成了现实。

  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虽有了一定发展,但整体装备和工艺水平一般,制造技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制造技术相比差距还很大。国内的汽车制造车间内生产工人仍然很多,生产节拍和批量不大,工人劳动强度还很高。特别是工程机械、重卡和大客车制造厂,完全是地摊式生产,年生产不过2000-10000台。

  看到国外已经采用先进的EMS空中输送系统、地面采用滑撬滑板输送系统、满足重载宽体大工件输送的双轨悬挂输送系统等智能输送产品,朱汉平带领技术人员先学习国外的先进装备设计技术,再进行创新。从画图、试制、试验到验证用不到6个月时间将合格产品交付用户,不仅满足用户质量和性能要求,而且替代了进口,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虽然开发出了新产品和新技术,但是大部分控制技术和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在技术、价格、交货期等方面受制于人,而且在一线品牌汽车和出口上受到限制。为此,朱汉平一方面组织研发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新技术开发;另一方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合作,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出数字化工厂(车间)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的中央智能控制平台,AGV高性能专用控制器,实现EMS高速输送的非接触式移动供电技术,激光及视觉导航技术,多任务调度管理系统,底盘机器人全自动装配与拧紧系统,自主机器人车身柔性总拼焊接系统,无轨自主导航重载AGV移动机器人,多举升装配式AGV,重载双爪码垛机器人,基于虚拟现实的远程实时控制系统,图像处理与MES制造执行软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填补空白的新产品。产品已在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吉利、广汽、丰田、大众、通用、奔驰、宝马等总装、焊装的数字化车间上得到应用。今天的三丰智能已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

  优秀的企业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具有民族责任感和战略眼光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开发出世界水平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才能成为产业的脊梁。

  在朱汉平的带领下,公司投资10亿元打造中部智能制造研发制造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也在武汉光谷启动,打造东部机器人总部创新基地项目已落户上海宝山机器人产业园。三丰人支持自主创新,采用自主品牌,今天,控制器采用自已的,全向和大螺旋举升机构采用国产品牌,伺服驱动和多任务调度系统采用高校转让成果,非接触式移动供电装置采用国产的已替代进口,无轨激光及视觉导航AGV已经开发应用,大客车重载双轨智能输送系统全球领先。

  一艘自主品牌智能制造巨舰已经启航、扬帆。必将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作出新贡献。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火法冶炼工、高级技师  邵志村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 荣获湖北省首席技师称号

  2018年4月 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2018年8月 评为“2018年度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

  2020年11月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先进事迹:

  以岗位为炉,扎根铜冶炼炉台工作的23年,邵志村将自己由一名普通生产操作工锻造成为了冶炼技术大拿和创新能手。

  今年年初,湖北全面启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邵志村的妻子是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参加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邵志村将12岁和2岁的一双女儿托付给了70岁的父亲后,带上换洗的衣服,第一时间赶回厂上班。邵志村明白,保生产也是抗疫,必须两手抓两不误。

  受疫情影响,车间到岗人少,邵志村利用白天上班的间隙主动承担了车间“四室”消毒、岗位人员体温测量、职工及家属“四类人员”排查等工作;晚上,他作为车间党员突击队的骨干成员到一线缺员岗位顶班,累了就在排班室打地铺休息。

  在连续作战11天后,公司担心邵志村身体受不了,强制要求他回家休息。一回到家,邵志村就向社区提出申请以党员志愿者身份参加社区疫情防控。社区考虑到他工作忙和家庭实际困难,没有给他分派任务,邵志村道出了自己的“私心”。他说,他们夫妻二人因为参加疫情防控已经有10多天没有见到孩子和老人了,参加了志愿者后,他既可以帮助小区做疫情防控工作服务居民,还可以在大门口看到住在楼上的孩子和老人,听到他的这番话后,社区负责人忍不住落泪了。

  邵志村常常说,“我是党员,关键时刻我不顶上,谁顶上?”参与疫情防控的一个多月里,邵志村顶班带班20多个,曾连续3天2夜坚守岗位指挥生产,保证矿铜稳定产出。他所在班组在他的带领下在缺员超过一半的情况下,仍连续保持生产,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厂考核要求。

  好技工得有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能力。他针对长期无法解决的硫酸风机突发跳车而引起炉子正压,烧坏设备复杂问题展开攻关,创造了“拉、放、隔、提”操作法,使难题得到解决。用“三看一听两确认”投料法,成功解决了由于停炉重新开炉问题。延长澳炉炉衬寿命和提升冶炼氧气浓度,是厂提质增效重点课题。 通过努力,澳炉炉寿刷新同等炉型纪录达到475天,打破了国内外澳炉必须一年一检修的惯例,仅此一项创造效益400余万元。邵志村参与了澳大利亚专家主持的澳炉新喷枪,高氧浓,高品位,高加料量生产试验,他提出的试验方案获得澳方专家认可,应用后澳炉氧浓由64%提高到75%,矿煤单耗下降34%以上,年节约成本800万元。澳方专家冲他竖起大拇指,称他是金牌技工。

  许多人认为技术革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但邵志村觉得,技术工人更应该参与革新。

  2012年,根据邵志村的提议,冶炼厂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并配齐了团队、装备、场地并给予资金扶持。经过工作室的培训“孵化”,两年间工作室相继有22人获得技师资格、11人成为高级技师。在他的引领下,创新团队相继立项选题56个,他个人有3项创新改善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团队获“国优QC成果”7项、“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小组7次,这些成果每年可为企业创造效益2000万元以上,工作室相继被评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站”“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邵志村先后为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5项,贡献技术创新成果10余项,带领团队通过艰苦攻关将世界单体最大澳炉的炉寿和氧浓等指标提升至全球领先水平,这些成果每年可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超过2000万元。他先后被评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省首席技师”,中国有色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政府津贴”等荣誉称号,职工称他为“炉台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