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范·好人

【黄石抗疫群英谱】我是一名医生,我不上谁上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完成前期抗疫任务、按要求隔离14天后,20日,本来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回家的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团城山院区急诊科主治医师余云熹接到指令:回医院报到,到一线继续工作。没有一句抱怨,余云熹又回到了一线。

  余云熹说,在隔离点的14天里,每天感觉无聊透顶,接到医院指令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在医院看病人才充实。”

  疫情发生初期,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团城山院区的急诊科作为诊疗的第一道防线,每天与病毒“赛跑”,科室接诊、上患者家里接疑似症状患者,余云熹说,那时候没考虑怕不怕的问题,早点收治病人、早点治好他们,是当时心里唯一的声音。

  1月30日,该院团城山院区被定位为黄石“小汤山”,全部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余云熹成为首批进驻隔离病区的医生之一。“知道自己要进隔离病房的时候,我很平静。”他说,专业人做专业事,在疫情面前,“我是一名医生,我不上谁上?”

  上午8点到下午5点,下午5点再到第二天上午8点,一身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还有勒在脸上的护目镜、口罩……一天下来,别提身上多难受了。相比其他医护人员,余云熹身上的味道更“难闻”——由于有右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他身上每天都贴着大大小小的膏药。

  “身体虽然累,但始终斗志不减。”余云熹说,患者给的感动是消除身体疲惫最好的良方。

  80后“小李子”两口子都是确诊病人,但乐观的“小李子”每天都会写下些文字,记录自己和病友的战“疫”过程。余云熹是她的管床医生,经常鼓励她“多写文章多传递正能量”。从进病房到出院,“小李子”成了医患交流群有名的“才女”。原先13床的患者出院后没有退出微信群,而是把微信名改成“前13床”,经常在群里鼓励还没出院的患者,还主动提出解除隔离后捐献血浆……“他们病情的每一点好转,都是我们全力战胜疫情最大的动力。”余云熹说。

  江苏援黄医疗队到来后,“我们一方面缓了一口气,一方面又感到压力很大。”余云熹说,从最开始合作上的不适应与磨合,到逐渐向他们的诊疗标准与要求看齐,“不只是救治患者,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2月23日是余云熹女儿的十岁生日,因在一线不能回家,余云熹四处托人给女儿订了个生日蛋糕,晚上视频连线给女儿过生日。挂掉视频,他泪流满面:“女儿在视频里说理解爸爸、爸爸是英雄,说会等我回家。”

  从1月30日至3月4日,整整35天后,余云熹和“战友”们被换下,按要求在隔离点隔离。出舱之前,患者们对余云熹和他的“战友”们提出了“要求”:“每次见到你们都包得严严实实,希望能一睹真容。”有照片的选照片、没照片的现场拍,发到微信群后,患者在群里说:“我们会记住你们的脸,你们是救命恩人,你们是真的勇士。”

  隔离的14天时间里,余云熹说他很煎熬,除了每天都在线上接诊回答患者的各类问题外,“就想回家陪家人,就想给病人看病。”(黄石日报 记者 易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