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范·好人

柯尊兵:脱贫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发布时间:2016-11-08  来源:黄石文明网

  洋港镇沙地村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村级经济一片空白。可自2009年来了一位村支书,这里的穷苦面貌焕然一新。

  柯尊兵,1971年出生,土生土长在这片贫瘠的土地,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95年,他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2009年,在外整整漂泊了15年的柯尊兵回到了家乡,他热爱这片土地,也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改变她一穷二白的现状。当年8月,柯尊兵当选沙地村党支部副书记。在这期间,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关注着村里的公益事业。交通严重闭塞,土地大片抛荒,山场一片光突,饮水异常困难,资源非常贫乏,就连生活起居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经济发展。“贫困村”这顶帽子压得村两委一班人喘不过气来。

  随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湖北省委实施“绿满荆楚”战略,黄石市吹响“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号角,阳新县委开展“绿满富川”活动,洋港镇党委开启“绿色转型发展”新征程,并在全镇掀起一股“不能挖煤就挖山”的新高潮。

  2014年6月,柯尊兵任沙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生态文明建设的春风吹进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他正想借这个契机,大干一番。

  沙地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湾,388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继承了传统的折粉制作工艺,大大小小的作坊达80余家,全村手工制作产量全年高达80万斤,销路遍布全国,享誉鄂赣两地。为了进一步拓宽致富途径,弘扬折粉饮食文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4年底,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走组串户,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寻求知名人士支持,努力抓住作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的政策机遇,经过多次商议决定,成立沙地折粉专业合作社,积极加入到转型发展前沿阵线。该合作社于次年7月正式投入生产,吸纳80户贫困户参股,提供贫困人员就业岗位50个,日产量最多可达4000斤,年产量60万斤,创产值390万元,成为洋港本土以村级集体自主创业的成功典范,县委领导多次到折粉合作社参观视察,并予以充分肯定。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发展村级经济,2014年年底,柯尊兵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带领群众挖山3000亩,建起万亩绿色银行。交通阻塞是沙地村的诟病,村里的人走不出去,外面的投资进不来。修路迫在眉睫,2015年年初,柯尊兵率领支部走访群众,找领导寻求支持,争取项目,采取“上级补贴一点,老板赞助一点,群众筹集一点”的方式完成了四公里水泥路的修建,打通了贫困村同外界的交流,实现了组组通,为今后吸引外来投资埋下伏笔。

  沙地村耕地面积1480亩,由于村级经济底子薄,经济来源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导致千亩良田多数抛荒闲置。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如何把土地盘活,合理充分利用是柯尊兵日思夜想的问题。只有集中流转,承包出去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效益,他把想法提出来,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一致认可,于是结合实际,马上行动,做群众工作,招商引资。2015年10月,1、2组流转闲置耕地400亩,引进农牧公司投资100万建成种植药材基地,现已投入生产;7、8组有土地100多亩,原来是干旱地,不能耕种,由于前几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泛滥,现在成了水洼地,水患也不能耕种,这可怎么办?有一次,柯尊兵去江西办事,无意碰到一个水产养殖专业户,交谈中说起这块地,那个人视为宝地,两人一拍即合。他回家就到组里跟农户做工作,把这100多亩水洼地成功流转,因地制宜承包给养殖户做泥鳅养殖场,投资50万落户沙地。

  柯尊兵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事例数不胜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当面对村民的夸赞和感谢,柯尊兵总是微笑着连连摆手,谦虚道,“自己只是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必言谢。”可只要谈起沙地村的发展宏图,他立马神采飞扬,侃侃而谈,“只要在村里任职一天,我就一定会带着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