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建动态 > 阳新县

扎根一线脱贫攻坚的榜样力量

发布时间:2018-07-19  来源:黄石日报

  一个党员扎根泥土,是一根桩、一面旗;一批党员、一个个支部扎根基层,带来的是乡村巨变、社区和谐——

  7月14日,骄阳似火。阳新县白沙镇汪武颈村村委会前,一垄一垄的莲开出连片的花,红的、白的、粉的,娇艳动人。

  这里,是抗洪英雄李连的家乡。生前,她任职该村妇联主任。两年前的6月28日凌晨4点,在防汛排险途中,她不幸被洪水卷走遇难。李连热心助人、思想先进、勇于担当的精神被誉为“白莲花精神”,给480户村民留下缕缕清香。

  谈起李连,大学生村官潘继利的眼睛湿润了:“她失事的地方如今种上了莲,一连片200亩基地。这些怒放的莲花,感觉就是李连主任的精神所化!”他摘下莲蓬,剥出莲子,对记者说:这莲子个儿大,新鲜又饱满,一个莲蓬能卖一块钱。“种莲又出莲子又出藕,水里还混养着小龙虾,贫困户可指着它们发财呢!”

  这个1991年出生的大学生,去年初放弃了城市繁华来当“村官”,从月薪6000元到如今千把来块钱。尽管自己家庭还在贫困线上徘徊,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我爸说,村里发展需要大学生,回来做事就对了。”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朱芬胜说,别看小潘年龄不大,但在新班子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汪武颈村一度被戴上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空壳村“帽子”,群众怨声载道。潘继利来后,一改村干部旧习,扎实干事,将镇村紧密联系在一起,政策上传下达畅通无阻。新任村支书黄朝寅以身作则,关心群众、虚心学习、诚心待人,迅速凝聚起村“两委”战斗力。

  村里莲子基地、养鸡场、种植基地、光伏发电等一系列产业发展起来,短短一年就扭转了多年负债局面,预计集体收入达20万元,光莲产业就能实现贫困户人平增收1400元/月。

  枫树下村在汪武颈村隔壁。

  回村担任村支书以来,石先峰带领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使枫树下村逐渐摆脱困境,面貌一年一个样。

  “村干部是村民选出来的,就得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这是村‘两委’的底线。”驻村第一书记、阳新县种子局副局长程时军说,扶贫干部在组织上不仅要“身随农民来驻队、心伴党旗不相违”,在情感上更要“懂农业、爱农村,农民就是咱亲人!忠于组织、情系群众、业务精通”。

  党建,富池镇富池村走在阳新县几百个村的前面。

  该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到汛期,60岁以下党员主动上堤防汛。村支书陈思春说,这既反映了村党员党性强觉悟高,又侧面反映出从严治党的成效。这几年,该村积极坚持党建兴村、产业富村,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记者连日走访该县王曙、丰山等多个村子,发现重党建、兴党建、靠党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最关键的组织抓手,成效明显。

  在城区,扎实的党建工作也成为保证“稳定行船”沉甸甸的“压舱石”。

  以张家垴社区为例,该社区居民1.8万多人,社区事务千头万绪。然而,这个社区20年来没有一个上访户,大事小事不出社区。

  “如果不依靠党员带头,多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群众怎么相信你?何谈拥护社区干部?”社区支书曹红深有感触:居民最着急上火的事集中在出行,居住环境、饮水、卫生等方面,社区72名党员,但凡群众有需要,没有一名党员不肯伸手管的。不仅如此,还要主动介入、主动担当,这样才能树立党员的威望,在服务群众中发挥最大作用。

  “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走到哪里,都要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发展根本靠党,必须建强堡垒,让每个基层党组织凝聚合力,体现新作为、新担当。”阳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程汉忠表示。

  据其介绍,2018年以来,阳新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核心,以支部建设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夯实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一个数据足见阳新基层党建力度之大:自2017年10月起,该县已调整村主职84人、副职160余人,物色储备村主职后备干部165人。

  效果立竿见影。夯实了“战斗堡垒”,一批红旗型、示范型、标准型党支部以及金牌书记、党员扶贫标兵涌现出来,彻底激活“红色细胞”;盘活了干部资源,为脱贫攻坚强筋壮骨。推动干部资源向脱贫一线倾斜,干部力量向镇村聚焦,让脱贫攻坚一线成为干部试金石、练兵场。

 
黄金山院区一期主体工程封顶 预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