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建动态 > 西塞山区

西塞山区优化人才生态点燃创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8-11-14  来源:黄石日报

  日前,湖北省科技厅发布了2018年湖北省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名单,西塞山区的浙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云域众创空间两大平台成功入选。处于转型阶段的老工业城区,比政策、比资源,西塞山区都不占优势,如何解决人才之困,改变被动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西塞山区向外找资源,向内找答案,探索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工作路径。

  巧搭平台,让人才工作走向市场化

  时间回溯到2014年初,浙楚企业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工业地产项目落户西塞山区,主要负责产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等业务。

  单纯的工业地产未来发展空间有限,浙楚企业港能否强化创新创业培育功能,围绕产业集聚区打造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区委区政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思考,并多次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讨论,出台支持“双创”平台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对成功申报备案的“双创”平台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对入孵企业按照800元/月/家的标准,发放创新创业补贴。

  “万科正在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浙楚企业港也要做好企业的配套服务商,发展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智能模具双创中心。”浙楚科技企业孵化器执行经理李伟这样告诉记者。

  企业与政府达成了共识,积极主动投入到“双创”平台建设,全面整合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围绕人才创新创业的成长引导湖北万诚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等各类服务机构入园发展,引入了浚山光电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今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审查答辩中,取得了全省第7名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人才工作之中,呈现出多点发力的态势。

  事业留人,产才融合释放葡萄串效应

  人才一定要扎扎实实配置在每一个产业链上去发展。模具产业对于西塞山区乃至黄石市有着特殊的意义,早在2012年,黄石就被冠以“中国挤出模具之都”称号,但是近年来,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让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如何破局而出,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西塞山区围绕创新破题,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调动黄石本地高校资源,促成湖北理工和湖北浩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三冶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联姻”,协同共建“西塞工匠+理工博士”,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相互渗透,双向介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外地高校资源对接,主要领导5次带队到华中科技大学沟通交流,邀请专家团队来西塞山区为产业把脉问诊,在一次次的合作接触中密切联系、增强认同,最终促成了与华中科技大学在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的全面合作。华科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建军教授带领核心团队参与研究院建设,共同打造全国模具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性应用型工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全区创新文化、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已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5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

  厚植土壤,让人才像种子一样落地生根

  做好西塞山区的人才工作,培养同样重要。引才,要在还是种子的时候开始。当大家都聚焦在各类高层次人才身上时,西塞山区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产业工人、在外人才、乡土专家等需要政府引导、培养、支持的“种子”身上。

  在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西塞山区围绕“种子”人才,强化工作保障,营造良好氛围,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名单,帮助解决专家工作和生活实际困难,提供户籍办理、住房保障、企业服务等绿色便捷通道。拓展人才交流互动平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公寓建设,配建高级人才公寓20套,大学生公寓20套,高级工公寓8000平方米,为人才打造便利放心、创新集约、绿色舒适的生态系统。成立“名医”、“名师”等各类人才工作室14家,培养了“西塞工匠”“西塞名医”“西塞名师”等本土领军人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