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建动态 > 黄石港区

“小社区”的大变化

发布时间:2018-06-14  来源:

  通达透明的写字楼里,洁白的墙壁、高档的桌椅、宽敞的活动室……这是记者昨日在黄石港区湖滨路社区目击的情景。如今社区的办公场所,变化之大无不令人感慨。

  办公场所之变 

  湖滨路社区的前身是居委会,与曾经的南湖闸居委会合并而成。说起社区办公场所之变,社区党委书记张美俊感慨地说:“以前社区的办公场所只有100多平方米,而现在达到了1165平方米,面积整整翻了10倍,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据介绍,湖滨路社区以前的办公场所在湖滨一巷,是一个低矮的平房,后由于旧城改造,房子被拆了,社区只得在湖滨大道1040号租了个200平方米的房子办公,面积少、环境差,严重影响着社区工作的开展。

  “现在好了,我们社区的办公面积,达到了上级组织部门规定的标准,居民办事也方便多了。”张美俊笑着说。

  2015年4月间,湖滨路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搬进了刚刚建好的摩尔城写字楼办公,添置了全新的办公用具,每个社区干部都配备了办公电脑,书记和副书记还有单独的办公室,其他干部的办公室也是相当的宽敞,党群服务中心面积更大,开设有多个服务窗口,可同时为多个居民开展服务。

  人员素质之变 

  “一张破桌子,几个老妈子”,这是人们曾经对社区干部的的评价。那时候的社区干部基本上是退休后到社区做的临时工,学历不高成为普遍现象。

  “如今可不同了,现在的社区干部都是高中以上学历,副书记程晶还是大学本科学历呢!”张美俊指着身边的社区干部一一介绍说,这一个个都是社会的精英啊!

  程晶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社区工作。起初也有人说她是大材小用,认为一个本科生到社区工作,实在不划算。但程晶不这么看,她认为社区也是一个大舞台,同样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不,在从事了几年的就业专干后,如今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她说:“我也许这一生都会在社区工作,未来的社区将会更加美好。”

  湖滨路社区成立之初,只有4位社区干部,后来增加到7人,现如今有13人,人员成倍增长。同时,社区干部年轻化也成了一种趋势。

  “现在干部年龄最大的只有40多岁,最小的才20多岁,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他们办事效率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张美俊信心满满。

  “我们13名社区干部,有12名是党员,不但人员素质高,而且党性原则强。”程晶补充着说,大家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工资待遇之变 

  “我刚到社区来上班时,每月只有350元工资,现在与过去相比,不知翻了多少倍。”社区副主任盛霏霏说。

  盛霏霏在湖滨路社区工作的时间最长,她从没调动过,曾经几百元的工资她干了很多年。

  当初,由于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一直很低。可如今,由于上级对社区的重视及社区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干部的工资也在逐年增加,目前社区干部有3000多元,一般的委员也有2000多元,与当初相比,翻了好多倍。

  “不光这些呢,从2013年起,政府还给我们交了‘五险一金’,我们的许多方面都有保障了。”盛霏霏说。

  工作职能之变 

  过去的社区基本上只是民事调解,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那时,居民对社区也不太信任,所以社区干部工作压力并不大。而现在,社区干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职能就有综治信访、民政残联、人口计生、劳动保障等几十项。

  “有许多工作是临时性的。”程晶说,诸如居民家下水道堵塞,按理本不是社区干部的工作职责,但居民找上门来了,社区干部不能说不管,还得想方设法去解决。

  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做,职责范围外的工作也要做,这就是现在的社区干部的工作性质。

  张美俊说,职能之变说明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有压力的同时也有工作的动力。

  编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区的变化可谓很大。除了稿中写的四个方面变化外,还有许多变化,诸如现在的社区干部要考社工证、可以考公务员或事业编等。

  湖滨路社区之变,代表的是全市每个社区的变化。社区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社区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加强社区建设,改进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