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建动态 > 大冶市

文化邂逅产业迸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7-12-19  来源:黄石日报

  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日前,大冶市印发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明确该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这一重大举措,必将为该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来发展的“春天”,也将为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做强“文化+制造”产业链

  走进中国古建之乡殷祖镇,仿古砖瓦、古建斗拱、苗木、景石、雕刻等古建企业一家连着一家。

  殷祖古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而在三十年前,殷祖大多是一些堆砌假山的小施工队,处于“游兵散勇”状态。

  “既要做企业,也要做产业。”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继杰说,要改变“低小散”局面,提升行业品位,就必须以“古建文化”立魂,大力引入文化因子。

  如今,殷祖古建已催生出100家关联企业,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累计产值超300亿元,利税收入近100亿元,形成了设计、生产、施工、服务“一条龙”产业链,业务遍布全国31个省市及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家。

  这样的变化,同样发生在佛圣堂工艺。

  湖北佛圣堂工艺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从佛像雕塑起家,创始人——湖北省内木雕工艺产业化发展第一人吴远鸿,20多年如一日,带领300多人同筑文化梦。如今,佛圣堂工艺拥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3.3万平方米厂区分布着模具、圆雕、木雕、油漆仿旧、彩绘贴金9个生产车间,涉及铜雕、佛像、古建木结构、园林景观等多个领域。

  目前,大冶文化产业发展“雁阵效应”日益凸显,文化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已发展至400家。

  擦亮“文化+旅游”新名片

  大冶璀璨绚丽的青铜文化、如诗如画的山水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旅游资源。

  户外拓展、农业体验、休闲旅游是龙凤山庄发展文化旅游的主攻方向。这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年吸引20万人次游客前来游玩。农耕文化园、绿色果蔬采摘园、水产种养体验园等园区里红绿相间、果蔬飘香。

  在鄂王城生态文化园,每到周末,来自武汉、咸宁、鄂州的客人络绎不绝。这座占地2000余亩的文化园,集养老、度假、游乐、历史文化展览四大功能为一体,形成了鄂王城生态旅游圈。9月28日,以“生态宜居大冶,健康养老福地”为主题的湖北大冶乡村园博会·金牛养老文化旅游节在这里举行,当天吸引游客3万人。

  精准提炼绿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如今,大冶的“文化+旅游”已经产生发酵效应。

  以鄂王城生态旅游为代表,大冶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区两园”“七朵金花”格局初步形成,亮点纷呈:茗山乡万亩玫瑰花摇曳多姿,“芳香文化”散发幽香;梅红度假区中医药理疗,健康养老文化备受关注……大冶将全方位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新区、养老养生新城。

  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文化,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尹解元,人名亦是地名。自唐时起,尹解元人依石而雕,点石成金,使石雕这门技艺代代相传、千年不衰。

  改革开放后,保安镇组建的石雕工艺古建队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尹解元石雕展示出极强的生命力。目前,枫林村有400多名雕匠在外务工,诞生了一批百万、千万、亿万富翁。

  文化传承守正出新,文化名片越擦越亮。2016年杭州G20峰会,尹解元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尹国安和他的团队建造了16座“中国风”石桥栏杆,尹解元石雕惊艳国内外。凭借石雕名气,保安镇成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三大石雕传承生产基地之一。

  亦工亦商、亦文亦游。近年来,保安镇通过规划产业园、商贸街、古村落、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将石雕文化融入生态养生旅游,变非遗文化为实体经济。保安镇石雕文化园规划面积800亩,其中石雕产业园占地600亩,已引进项目14个。

  创新,让文化产业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石开工艺是大冶传承青铜文化的优秀代表企业。该公司董事长纪莲芳介绍,石开工艺未来将通过IPO进入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让文化传承的光芒在资本市场熠熠生辉。

  在今年9月举行的首届中国(潍坊)“丝绸之约·一带一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湖北铜都雕塑艺术有限公司选送的手工铜板鎏金雕刻画作品,被评为展览会精品奖。该公司总经理石芳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进军国际市场。

  下一步,大冶将突出扶持青铜文创、工艺刺绣、石雕艺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到2022年,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