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建动态 > 大冶市

大冶市发展和改革局增光添彩开“大”局

发布时间:2016-11-23  来源:黄石文明网

  2016年,对于90多万大冶人民来说,是值得自豪、骄傲的一年。这一年,这座矿冶名城、青铜古都的经济社会继续大步发展,在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大红光荣榜中,排位已经升至了90位。

  2016年,对于大冶市发展和改革局的全体干部职工来说,同样是值得自豪、骄傲的一年。在这个“十三五”开局之年,围绕着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的新目标,以局长吴建军为代表的发改人,发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切实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呈现了新作为。

  盘点大冶市发改局2016年在争取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等重点工作上付出的努力、收获的成果,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元至11月,该局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中央及省级预算内资金项目、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项目共计35个,向上争取资金11.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0%,争取资金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资金总额和增长速度均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通过争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重点能耗企业碳排放试点等多项试点工作,相继“花”落大冶,经久弥“香”。

  可以说,大冶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关键的“十三五”开局之年,开了一个好局,也开了一个“大”局。而大冶市发改局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拼搏进取,同舟共济,久久为功,是开创这个“大”局不可缺失的基础和保障。

  肩负新使命——将“十二五”成果巩固和扩大

  “十二五”时期,大冶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战略决策。大冶市发改局按照“争取大资金、保障大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对上争取资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每年争取资金总量保持在4亿元以上。这些来之不易的“真金白银”,还有一大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极大地造福了城市建设和老百姓生活。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大冶市发改人没有忘记肩负的新使命:将“十二五”成果巩固和扩大,在发展和改革上两手抓,充分发挥“推手”作用,助推大冶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明确了新使命、新思路、新举措,大冶发改人豪情满怀地踏上了“十三五”的新长征之路。

  融入大战略——“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提“三个大冶”

  正如吴建军局长所言,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看得准,才能走得对。当“十三五”来临,大冶市发改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牵头编制《大冶市“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深知责任重大、任务光荣。

  为了编制好这部规划纲要,发改部门认真研读湖北及黄石的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对黄石“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决策反复学习和理解消化。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到2016年上半年,大冶市发改局历时一年,与聘请的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团队一起,完成了近7万字的《大冶市“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随后,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人士对规划纲要反复讨论,不断修改,数易其稿。

  这部指导大冶未来5年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湖北、黄石的发展战略规划一脉相承,首次提出了“一优三化”战略和“三个大冶”目标。即:实施生态优先、产业高端化、城市国际化、生活品质化战略,努力把矿冶名城建设成为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通过实现“211”目标,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GDP突破1000亿元,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国百强第二方阵,擦亮“千年铜都、中国劲酒、古建之乡”三大名片……诸如此类内容,作为具体措施和目标任务,也明白无误地写进了规划纲要中。

  实施大协调——监测经济运行促进固定资产投资

  发改部门深知,“十三五”开局之年,大冶的经济运行要一如既往地处于合理区间,同时,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稳步增长,积极应对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

  在对地方经济运行监测、研判方面,大冶市发改局多管齐下,一方面,每月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究分析中央投资导向,梳理国家重点扶持领域,为更好的争取预算内资金项目和基金项目做足“功课”,另一方面,加强对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乡镇经济运行情况的预警预测,将全局干部职工下派到各乡镇蹲点联系工作,收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对策措施。此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改人先后撰写和报送了《关于大冶市“十三五”转型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等多篇调研理论文章,及时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自大冶市物价局与发改局合并后,发改人抓监测强管理,还包括着力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坚决查处各类违价行为,重点打击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乱涨价、乱收费行为。对城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服务费调整和城市公交票价调整,发改部门前期均进行了成本监审和价格听证。

  在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大冶市发改局采取“压力倒逼”方式,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半月一督办,一月一通报,到今年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29.18%;第二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5.19%;第三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30.61%。固定资产投资全线飘红,成为拉动大冶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驾辕之马。

  策划大项目——向上争取资金增速增量创新高

  2016年,大冶市发改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两带一路”发展、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武鄂黄黄区域协同发展以及独立工矿区搬迁避险等热点、亮点,加大与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的对接力度,瞄准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提前谋划梳理2016年重点项目285个,总投资1308.82亿元,形成了“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工作格局。

  当今年中央投资导向明确后,发改人一方面迅速组织全市各乡镇和市直相关单位对上级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对申报要求和申报流程进行专题培训;另一方面,会同规划、环保、国土等部门进行集中办公,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站式审批服务,并迅速组织上报。

  由于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上半年,大冶市发改局向上争取资金的增速和增量再创历史新高,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12个,争取资金总额9.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8.5%,比去年全年要多出5.02亿元,其向上争取资金总额在全省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当项目申报成功后,大冶市发改局的干部会全力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在这方面,他们建立了定期下乡镇或企业调研的“一二三”制度,也就是局长每月一次、分管副局长每月两次、科室负责人每月三次到基层调研,及时帮助乡镇或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搞好大服务——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2016年,大冶市发改局继续把转变工作作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面向社会,作出了落实主体责任、转变工作作风、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为民服务、接受社会监督等五条公开承诺。

  发改人全面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该局项目审批在黄石地区率先实现了一日备案制、二日核准制。具体而言,备案项目审批时限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核准项目审批时限由原上限2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同时进行“超前预审制”。在项目业主编制项目申请报告阶段,这个局审批科室即主动提前介入预审,促进项目编制策划有的放矢,继而提高项目申报的获批率。

  今年,大冶市发改局还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高效型机关活动,并出台《大冶市发改局(物价局)2016年量质化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单位岗位职、责、权细化量化到每一名干部,实行千分制考核。

  这些举措的实施,进一步调动了发改部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夯实了发改人勤勉敬业的工作作风。

  谋求大发展——队伍有战斗力城乡有新变化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年,大冶市发改局以狠抓队伍建设为重点,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激活力,发改人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在以学促优上,发改局党政两套班子成员以上率下,通过采取对接政策集中学、结合业务讲学、针对薄弱环节专家导学的“三学”方式,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在规范管理上,发改局相继出台《大冶市发改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大冶市发改局联系乡镇工作考核方案》,明确了各科室工作目标、工作职责。

  今年,大冶市发改局不但要做好争资争项工作,还承担了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开展新一轮“三万”活动和精准扶贫、加强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任务。发改局干部职工通过“5+2”“白+黑”工作模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曾为大冶钢铁工业发展立下功勋的新鑫钢铁集团2座220立方米炼铁高炉,属国家淘汰的落后设备,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必须在10月底前拆除。对此,大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冶市发改局在市经信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的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做好企业工作,顺利拆除了2座高炉,退出炼铁产能60万吨。

  在今年的新一轮“三万”活动和精准扶贫中,大冶市发改局为贺铺村、继堂村争取资金近80万元,分别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和吊瓜基地,并对贺铺村9处荒山进行开荒植树,完成荒山造林3330亩。另外,向省发改委争取救灾应急补助专项资金280万元,对全市39个受灾村、贫困村分别争取5至10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扶持。